蹦火仔是一種傳統的捕魚技術,漁民點燃硫磺石加水產生的乙炔,形成橘黃色的強光來吸引青鱗魚,魚群受到光的吸引便會跳出海面,此時下網即可將跳出海面的魚群一網打進,而點燃乙炔時會產生很大的『蹦』音,所以這項技術俗稱為蹦火仔。因以這項傳統技術捕魚費工費體力、硫磺石成本高、青鱗魚一年只能捕4個月且經濟價值不高,所以正逐漸式微,趁著今年度第一批青鱗魚的到來,到金山一睹這種不用出海就可看到的壯觀捕魚畫面。

 

↑1. 人類自古以來就懂得用光來吸引魚群,光的來源最早是火把,後來用電石或硫磺石等含有碳化鈣的物質來點火發光,現在則多改用白熾燈泡。金山的蹦火船就是應用金山溫泉區產的硫磺石(與電石功能相同),將水滴在硫磺石上,硫磺石中的碳化鈣就會產生乙炔,漁民點燃乙炔後便會發出強光,再利用此強光來吸引魚群。

↑2. 硫磺石當地俗稱磺火,所以這裡捕魚的方式又稱為磺火捕魚。因以這項傳統技術捕魚,不但費工費體力、且硫磺石成本高、青鱗魚一年只有4個月且經濟價值不高,所以全世界僅剩金山的富吉號、順明號、全勝二號及永漁發號等四艘漁船,仍使用磺火捕魚技術。照片就是正在捕漁的順明號與永漁發號。

↑3. 隨著青鱗魚季(約6月到中秋)的到來,磺火船也跟著忙碌了起來,把握這一年只有4個月的捕魚季。畫面中的強光就是乙炔火焰,船的前方則可以看到數以千計的魚群跳出海面。

↑4. 磺火船捕魚的範圍大約在磺港漁港草里漁港之間的淺海區,基本上哪裡魚多就往哪裡去,當天天剛黑的時候,漁船們都在磺港漁港附近捕漁,因為站錯位置,所以只好遠遠看著他們XD (港口附近的橘黃色亮光)

↑5. 磺港漁港是因300多年前,西班牙人在金山地區開採硫磺,並從這個港口運出去,因而得名。照片中的強光就是正在捕漁的磺火船。

↑6. 在磺港漁港到草里漁港之間,就屬台2線37~38k處,離陸地最近,不過魚群不一定會聚集在這裡,所以未必一定等的到磺火船在面前捕漁,不過磺火船也是整晚追著魚群跑,所以中獎機率還算高XD

↑7. 關於拍攝部分,對攝影器材也是一大挑戰,但對於拍鐵鳥的朋友來說,現有的長焦設備就可以拿來拼一下。為了捕捉魚群跳出來的瞬間,所以快門速度不能太慢,小彭建議在1/200以上,而為了達到這個快門速度,光圈跟ISO都只能有多大就開多大。

↑8. 一艘磺火船上一般都有7~9人同時分工合作,才能進行捕魚作業,其中最重要的3個角色是管控整艘船的船長、找魚群並控制磺火的火長、以及將魚一網打進的操網師。世界僅存的四艘磺火船上,隨著這些重要角色漸漸年邁,台灣蹦火仔技術正逐步走向失傳。

↑9. 五月底是青鱗魚季的開頭,所以魚群數量還不太多,再過一陣子等魚群數量增加,屆時成千上萬的青鱗魚追著磺火跳出海面的景象,精采可期。

↑10. 拍攝追著魚跑的磺火船還滿累人的,很多攝影朋友選擇機動性高的機車當交通工具,可以機動地追著磺火船跑,像這樣的畫面如果只是定點拍攝,完全只能碰運氣了。

↑11. 磺火船點一次火大概會持續十幾秒鐘,火長會等魚群聚集再迅速拉起火光,此時魚群才會跳出海面,這通常是在火光熄滅前2~3秒鐘,所以點一次火也拍不了幾張照片。

↑12. 磺火船在哪裡找到魚,就會點火下網捕魚,角度就有可能像這樣只能看到背面。

↑13. 磺火船的魚網可以捕捉起跳出海面的魚,等魚都上網後往上一拉,魚就會全部滑到船裡面準備好的集魚桶中。

↑14. 蹦火仔通常在漲潮時的淺水區作業,趁著漲潮將於往岸邊淺水區沖,有利於集中魚群,期待魚群大發生時,成千上萬青鱗魚跳出海面的壯觀畫面。

 

↓15. 小結:這陣子媒體也藉著第一批青鱗魚的到來,開始把去年的新聞再拿出來炒,因為年輕人沒有意願繼續傳承這又累又有一餐沒一餐的蹦火仔工作,所以2014年金山區漁會曾向文化局申請列入新北市文化資產來保護,但文化局以已經式微為理由駁回。或許用硫磺石來捕魚是世界唯一,但相信用同性質的『電石』捕魚技術的地方還很多,我們姑且不評論這項技術到底該不該被保護,僅以相機記錄下蹦火仔絢麗的畫面。

arrow
arrow

    zsp小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