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位在各務原市航空自衛隊岐阜基地旁的『各務原航空宇宙科學博物館(かかみがはら航空宇宙科学博物館)』,是一個可以讓人感受日本航空技術發展歷程的博物館,緊鄰Kawasaki公司的飛機製造工廠,所以這裡是日本飛機研發的重鎮,也是很多飛機的誕生地,館內展出各式各樣跟這裡有因緣關係的飛機、模型以及日本的航空技術發展的展示。造訪名古屋週邊時,不妨安排一點時間,到這裡細細品味一番。

 

1.  位在名古屋北邊約20公里的岐阜縣各務原市素以『航空器產業』及『飛行實驗』聞名,而各務原航空宇宙科學博物館就是以展示在本地研發生產的航空器及各項飛行實驗機為目標,所設立的航空博物館。

 

2.  走進博物館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在戶外的展示機,而照片中這架大名鼎鼎的YS-11,他的主翼跟引擎艙就是在各務原生產製造的。這架YS-11A-500R中型客機編號第99號,1995年執行完高松到伊丹的航線後退役,飛到岐阜飛行場來,由全日空贈送給博物館珍藏,對這架飛機而言,算是回到了出生地。

 

3. YS-11中型客機是一款1959年集合日本國內6家飛機製造廠商,戰後首次開發的客機,可搭載64人。試作的ㄧ號機於1962在名古屋小牧機場首次試飛,直到1972年共生產182架。

 

4. YS-11成功地生產並行銷至世界各地,華航也曾經使用過這一款飛機。博物館裡收藏的這一架飛機內裝仍維持得非常好,古色古香。8月是日本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今年更是連續一週突破38℃,在太陽的曝曬下,YS-11機艙門口的溫度計顯示機內溫度高達43樓梯口更貼著機內高溫注意的警告標語,但難得有機會一親狀況這麼好的YS-11,再熱也不怕。

 

5.  這架是有名的P-2J反潛機,是戰後由洛克希德公司授權川崎重工以P2V-7機型為基礎,換裝渦輪螺旋槳引擎延長機身並裝設現代化裝備的大改款機型。1969年到1979年在各務原生產,共82架,直到1994年,都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主力的反潛機。照片中這架飛機是隸屬於海上自衛隊第1航空群第7飛行隊的4782號機,駐點於鹿兒島縣的鹿屋市,1994年退役後,飛來這裡展示。

 

6.  這就是由川崎重工改裝P-2J的渦輪螺旋槳引擎。比較有趣的是,照片中可以看到這款P-2機型的機翼直接貫穿機身,在機艙內必須低頭繞過機翼才能移動,實在是不太人性的設計。

 

7.  這架V107A運輸直升機,是川崎重工以波音107為基礎,改裝強化機體並加大油箱,以符合陸上自衛隊使用需求的大型直升機總共在各務原市生產了159架。

 

8.  這架是法國宇航生產的雲雀3型直升機,由名古屋市消防局航空隊1973年導入,直到1989年才退役,共出勤過3116架次雖然不是本地生產的飛機,但在本地服役到退役,所以也收藏在這裡。日本好友西崎先生在名古屋市消防隊工作的爺爺,就曾經搭過這架飛機出勤務,對他來說格外的親切。

 

9.  進入博物館後,展示的是這架陸軍乙式一型偵察機サルムソン2A-2(Salmson 2A-2),這型飛機是各務原飛行場最早量產的飛機,也是日本航空產業第一架成功的飛機。1922年11月9日在各務原飛行場進行首次試飛成功,一直生產到1927年,共生產300架。

 

10.  サルムソン2A-2機型全長11.8m,全寬8.6m,全高3.1m,重量1500kg,主翼面積27.3m^2,最高速度186km/h,續航時間3.5hr

 

11.  在サルムソン2A-2的展廳中,展示著在各務原飛行場處女航的飛機照片,其中不乏令人聞風喪膽的三菱零式戰鬥機、台灣現役還在使用的BK117、稍後會介紹的飛鳥等等,看著這些老照片,感受一下上個世紀就在這裡誕生的這些飛機跟他所研發出來並成功應用在後繼各型飛機上的技術。

  

12. 離開第一個展廳,接著進入的是研究機的展場,這架看似平凡的飛機,已被列為日本航空文化的遺產,名為X1G。這架實驗機是以1945SAAB生產Safir 91B型小型教練機為基礎來改造的實驗測試機,在岐阜基地由日本的防衛廳技術研究所進行高升力裝置的實驗,其中包含高升力的機翼、翼端渦流控制、操控性提升及最重要的高壓空氣直吹flap等等技術。這架飛機隨著實驗的不同,改造過很多次,從X1G1(1957~1958)X1G2(1959~1960)X1G3(1962)X1G1B(最終型態),目前照片中看到的是最終型態X1G1B,這架實驗機所研發出來的技術也被應用在後續如Kawasaki C-1運輸機MU-2商用機PS-1飛行艇等飛機上。

 

13. 這是一架短距離起降STOL實驗機,是以富士重工FA-200改造出來的機型。1966年開始進行許多短距離起降的實驗,主要的原理是由高壓空氣直接吹在flap上緣,增加機翼上緣空氣的流速,藉以增加升力,降低起飛速度進而達成短距離起降的目標

 

14. 這架實驗行艇UF-XSPS-1反潛機開發前,以美國海軍提供的格魯曼UF-1進行改造出來的實驗機。為了要能在水面上短距離起降,UF-XS用了上述12及13所開發出來的高升力技術讓這架飛機可以慢速起飛及降落。而為了確保低速時的操控安定性,這架飛機也搭載日本國內首次以電腦控制的自動飛控系統。另外機頭也設置了起降時減少水花的溝型消波裝置,也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技術。這架實驗機所開發出來的技術,也成功應用在後來的PS-1反潛機以及稍後32會介紹的US-1A救難飛行艇上。

 

15. 接下來這架在封面出現的飛機,大概是整個展場裡面最吸睛的東西了。這是一架由『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STOL渦扇發動機推動部川崎重工的STOL實驗機開發團隊』共同合作,以航空自衛隊使用的川崎C-1運輸機為基礎來改造出來的低噪音短距離起降STOL實驗機,名為『飛鳥(Asuka)

 

16. 1975年,日本的航空技術審議會接受了STOL運輸系統的提案,並在1979年開始由川崎重工為中心,三菱、富士、新明和工業、日飛等公司協助試作,在1985完成了這架全長29.0m,全寬30.6m,全高10.2m的飛機。引擎為通產省工業技術院自行研發的純日製FJR710600S×4,全裝備重量38700kg,主翼面積120.5m^2,最高速度約600km/h,續航距離約1600km而最強的是起飛距離只需要680m降落距離更只需要480m1985年1028進行第一次飛行,直到19893月,完成97次共167小時的飛行實驗。

 

17. 測試期間,飛鳥不只完成高升力裝置的測試,也在飛機上加裝了當時最新科技如抬頭顯示器HUD及數位電腦控制SCAS等裝置,並與美國NASA共用研究評價。

 

18. 飛鳥機翼主要驗證兩個技術,第一個是稱為USB(Upper Surface Blowing)的技術,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引擎裝設在機翼上部,藉由用引擎吹出的高速氣體增加主翼上方的氣流速,理論上可以增加2~3倍的升力。另外一種是為了不讓主翼上方的氣流剥離flap,導致升力降低,也使用了上述12跟13所開發出來的高壓空氣直吹技術,來有效控制邊界層。

 

19. 功成身退後,飛鳥被保存在博物館裡,並開放機內給民眾參觀。這些機內的用來研究的儀器設備,可都是當年最先進的唷。

 

20. 右下角有個台階上的黑色桶子,是飛鳥的廁所,非常實用。

 

21. 飛鳥所研究出來的成果,在日本各地機場跑道的延長及改善後,日本政府認為短距離起降並非必要,且飛機研發的費用也相當高,最終沒有將這些技術導入量產。而時至今日,與飛鳥使用類似技術並成功量產的飛機,只有安托諾夫的An-72及An-74。

 

22. 雖然飛鳥研發出來的技術未被採用,但這仍是珍貴的知識遺產,日本人仍將這樣的實驗機完好的保存下來,讓大家能一睹當年這些技術先鋒所做的努力。

 

23. 這架T-1噴射教練機是第一架日本自行開發用來訓練航空自衛隊飛行員的教練機,1958年初次飛行,總共生產66架。展示的810號機在岐阜基地服役46年,現在的塗裝是飛行開發實驗團(岐阜基地)50週年紀念塗裝。

 

24. 這架T-2教練機是日本自行開發的第一架超音速的飛機,由三菱重工製造,共生產96架。後繼的F-1支援戰鬥機就是以T-2為基礎開發出來的飛機。而T-2也是1995年以前,知名的特技飛行隊Blue Impulse(日本的雷虎小組)所使用的機型。

 

25. T-2 Control Configured Vehicle這架是1978年為了測試電腦控制的狀況的實驗機,這架飛機研究出來的成果,也成功應用在F-2支援戰鬥機的開發中。

 

26. T-3初級教練機是由富士重工開發的教練機,從1974年生產到1982年,共生產50架,照片中這架是2006年才退役的飛機。

 

27. 這款T-33A噴射教練機是以洛克希德P-80戰鬥機為基礎開發出來的噴射教練機,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最早的噴射教練機,1944年到1959年由川崎航空機公司生產210架。展示的這架是1967年到1994年在岐阜基地的飛型開發實驗團用來訓練測試飛行員的飛機,在任務結束後,又到崎玉縣的入間基地繼續服役,後來才輾轉來到博物館保存,並重現當年飛行開發實驗團時的塗裝。

  

28. F-104J戰鬥機大家應該也不陌生,是洛克希德公司開發的1960年代飛最快最高的戰鬥機,可以飛到2倍音速。日本的航空自衛隊使用,三菱重工1961~1967239機被授權生產。這架展示機是1985年岐阜基地的航空實驗團所屬的515號機。

 

29. F-104J機頭邊的小風扇,作用應該不外是引擎失效時,利用飛機原有的空速來發電,讓飛機雖無動力但可以操控。

 

30. Kawasaki MBB BK117型直升機是Kawasaki跟德國的MBB公司共同開發的直升機,台灣的天空也可以見到,照片中這架當年GPS系統跟現傳操控系統發展融合的實驗測試機。

  

31. XOH-1是日本純國產,為陸上自衛隊開發的次世代小型觀測直升機,總共試作了4架,測試完後都交給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了,這架是實物比例的模型。試作的一號機於1996年在各務原飛行場進行處女航,但是因為單價實在太高,所以目前尚無更進一步的量產計畫。

 

32. US-1A救難飛行艇上述項次14的UF-XS實驗成果展現的一架飛機,搭載4具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並應用高升力技術及消波裝置,讓這架飛機可以在3m高的海浪中安全起降。這架展示機是海上自衛隊第31航空群第71飛行隊(山口縣岩國市)所屬的9078號機,1995年退役後,存放於這裡展示。

 

33. US-1A消波裝置長這樣,飛機高速於水面上滑行時,本應該產生很大的水花,但透過這個裝置可以很有效地減少水花,並可以讓飛機在水上更平穩地起降。據說這項消波技術隨著工程師的退休,也無後繼新研發計畫,所以正逐漸失傳。

 

34. 這些功能特殊的飛機,真的都長得很可愛,工程師也發揮了很大的創意才才設計出這麼傑出的產品。US-1A這型的飛行艇可以用非常低的50 knots的起飛,再次驗證了高升力技術的研究成果。

 

 35. 在海上使用的救難飛機,因長年在海上使用,所以壽命都不會太長,而定翼機終究比直升機來的耐用,約可使用15年,所以像這樣的飛行艇一直都還有在生產,持續供應海上救難的需求來使用。

  

36. 小結:各務原航空宇宙科學博物館是個見證日本航空器發展史的博物館,館中可以明顯地發現,航空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尖端的日本,因為二次世界大戰一步走偏了,把技術用在侵略他國,最終成了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隨著日本戰敗,這些有可能被用來發展武力的技術,也就完全被監督跟限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日本仍憑藉著自有的技術實力,在航空器的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如76715%零件由日本製造,77720%787更有35%的零件由日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等公司製造,包含最醒目且難度很高的787機翼,而且日本第一架百人座級的噴射客機MITSUBISHI MRJ也即將於2015年底進入試飛階段,並獲得200多架的訂單。戰後70週年的現在,日本已經找回100年前研製飛機的那份熱情,並向世界宣告,日本將重返航空器製造的舞台。

 

arrow
arrow

    zsp小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